
“三无一有”:普惠金融创新支持中国乡村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中国乡村发展正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传统的渐进式资金投入容易造成技术路线锁定,难以从根本上破解乡村发展困局——尤其是在农业污染治理、绿色农业生产和清洁能源利用等关键领域。为此,必须通过金融创新推动技术突破和行为模式转变,为乡村实现深层次转型提供强劲动力。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而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正是其重要实施路径之一。
近日,在2025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期间,由必威在线登录 (WRI)支持、上海仁达普惠金融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普惠金融创新支持中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暨"三无一有"项目一周年总结会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聚焦普惠金融如何助力乡村实现"无返贫、无失业、无净碳排放、有金融健康"(简称“三无一有”)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来自政府、智库、金融机构及学术界的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商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从理念到实践:普惠金融创新路径探索
WRI可持续金融总监李晓真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乡村振兴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惠金融是推动城乡融合、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赋能工具。基于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实践,项目选取了浙江丽水和四川成都两个试点,融合绿色低碳农业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利用、融产品创新的多维并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她提出,期待项目为绿色普惠金融支持乡村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不仅对中国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示范样本和政策参考,也可以复制推广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三无一有:金融健康赋能乡村可持续发展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项目负责人韩飞博士系统介绍了项目阶段性成果。
"三无一有"项目诞生于四大趋势背景:一是乡村振兴与普惠金融改革的战略交互期;二是发展理念从基础设施提升到"以人为本";三是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进入攻坚阶段;四是全球面临可持续发展挑战背景下中国经验价值凸显。

过去一年,项目团队成功与成都和丽水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立试点合作伙伴关系,组建了一支覆盖金融、经济、社会、环境、能源多领域的专家队伍,同时组织了多次调研与研讨会。团队走进9个乡镇、20个村庄,为近百名乡村干部、经营者、村民和企业建立了详细画像,深入了解乡村金融健康状况与可持续发展需求。此外, "三无一有"项目方案已成功纳入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重点创新项目计划中,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研究项目发现试点乡村可持续发展面临三大挑战:经济可持续方面,乡村经营变革模式趋同化、同质化;社会可持续方面,健康风险与相关保障的投入之间存在持续失衡;环境可持续方面,自然资源管理与用地规制日益复杂交错,导致土地资源荒置增加。
研究还发现金融健康与"三无"目标间存在明显的关联与障碍:一是保险保障意识与能力薄弱,健康与自然风险冲击显著;二是市场信息与经营技能缺乏,投资与创业积极性不足;三是内化环境目标与责任不足,低碳经营门槛效应阻碍显著。
针对上述问题,项目设计了差异化支持策略,来为不同金融健康水平和金融规模的群体提供精准服务:
- 乡村居民:提升风险防范和财务韧性,提供"数字化金融健康顾问"工具
- 县域青年:支持就业创业,建立金融健康与就业创业双促平台
- 乡村企业家:促进可持续经营,建立低碳乡村金融赋能网络
- 乡镇集体:推动经济发展壮大,设计低碳领域混合金融创新方案
专家献策:聚焦痛点,共谋破局之道
围绕项目的深化推进,与会专家从不同维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就业优先与技能赋能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汪小亚强调,“无失业”是当前最紧迫的目标,需聚焦农二代、农三代和返乡青年等群体,通过数字金融与技能培育的深度融合,利用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力量,打造“撮合- 指导(培训)-融资 -理财 -风控”一站式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她特别提到,应利用 AI 技术提升金融教育的普及效率,解决创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落地机制与可持续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孙同全指出,经过一年的深入调研,将“有金融健康”作为手段来实现“三无”目标的项目逻辑已比较清晰,下一步需明确项目在地方的实施主体,构建有效的项目实施组织机制,力争项目下开展的活动在项目结束后仍能够持续推进。他建议借鉴普惠金融体系框架,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设计项目活动,在微观层面特别关注金融市场的结构分层,重点探索在底层(即社区层面)的金融供给体制机制创新。
生态融合与实践场景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周立、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分布式能源储能专委会副主任杨金良等从实践场景出发,提出将金融健康与生态农业、低碳技术结合,例如通过 “光伏 + 农户”“数字人培训”等模式,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他们强调,金融工具需贴近农村实际需求,解决维修服务、资产抵押等落地难题。

展望未来:构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生态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上海仁达普惠金融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贝多广在总结中表示,"三无一有"项目不仅将普惠金融从"有没有"升级到"好不好",更首次将ESG理念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他表示,未来项目将重点拓展普惠保险、普惠理财等服务,关注年轻人返乡创业需求,构建覆盖"金融健康培育-低碳项目孵化-社区治理创新"的生态体系。在政策支持、技术赋能与多方协作下,项目有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为全球乡村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注: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上海仁达普惠金融发展研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