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30前瞻 | WRI发布《2025气候行动报告》,十大关键发现先睹为快(上)
今年是《巴黎协定》签署10周年。2015年,190多个国家共同承诺,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 C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 C之内,这是气候行动的一个里程碑时刻。十年间,一场深刻的转型已在全球范围内“生根发芽”。然而,展望未来,挑战依然艰巨。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召开前夕,必威在线登录 (WRI)系统变革实验室(SCL)发布《2025气候行动报告》(State of Climate Action 2025,以下简称《报告》)[1] 指出,其所评估的45项关键气候行动指标进展,均不足以使全球排放在2030年前达到与《巴黎协定》1.5°C温升目标相符的水平,全球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加强碳移除方面的行动力度亟需加强。
《报告》由WRI与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它将《巴黎协定》1.5°C温升目标(以下简称1.5℃目标)转化为2030年、2035年和2050年的具体行动目标,揭示了全球应如何加速高排放行业低碳转型、调整资金流向以及扩大技术性碳移除规模,并依据这些行动目标评估了实际进展。自2020年起,WRI与合作伙伴开始推出《气候行动报告》,今年已是第五期,该系列报告致力于为全球气候行动提供更系统、更全面的路线指引,以缩小减排差距,加速迈向低碳未来。
我们将分上、下两期,深入解读《报告》的十大关键发现,其中既有令人鼓舞的进展,也有亟需关注的挑战。
1.私营部门气候融资快速增长,提振了“明显落后”的行动进展
私营部门气候融资规模在2023年创下约1.3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较2022年增长了近五成[2]。从2024年的初步数据来看,这一增势仍在延续。本轮增长主要由个人消费者、企业和机构投资者推动,中国和西欧地区的贡献尤为显著。
据估测,为实现1.5°C目标,到2030年,私营部门的气候融资规模需提升至每年3.1万亿至4.8万亿美元[3]。虽然目前还有差距,但其增长势头令人振奋。私营部门气候融资正在不断推动电动汽车、热泵等零排放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如果能与公共资金形成合力,还将进一步加速新技术的部署和创新项目的孵化[4]。
然而,仅靠私营部门资金还远远不够。当务之急是推动各资金来源与《巴黎协定》目标保持一致,并进行更大范围动员,以加速全行业的低碳转型。尤其需要显著扩大公共部门气候资金投入[5],用以支持那些因风险过高或回报偏低而难以吸引私营资本的关键领域,例如全球森林恢复、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气候智慧型农业技术研发等。
2.绿氢、技术性脱碳和新能源商用车等创新技术实现突破
尽管这些新兴技术尚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推广,但它们仍在2023-2024年间取得了显著进展。若能延续这一势头,则相关领域有望更快增长。例如,2023年全球绿氢产量较2022年增长逾四倍[6];2024年新能源商用车在中重型商用车销量中的占比较2023年提升约63%[7]。
与此同时,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0个直接空气捕集(DAC)项目投入运营,近期或将另有50座直接空气捕集设施落地,其中3座设施的二氧化碳年捕集量预计分别超过50万吨,几乎相当于现有工厂捕集最大能力的14倍[8]。然而,尽管发展迅猛,前景可期,但目前直接空气捕集在技术性碳移除总量[9]中占比仍相对有限。要实现1.5°C目标,所有此类新型技术的扩张速度需提升10倍以上。换句话说,这相当于在2030年以前,每个月都要新建9座当前最大规模的直接空气捕集设施。
要将这些当下的进展转化为长期发展的动力,关键在于激发市场对创新技术的需求,并加大对这些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投入。
3.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保持增势,但主要市场增速放缓,使其进展不如预期
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持续增长,其在全球乘用车销量中的比重(即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从2020年的4.4%,提升至2024年创纪录的22%[10]。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乘用车消费国和生产国,是这一增长的重要引擎——目前中国销售的乘用车中近半数为新能源汽车[11]。
但另外两大主要市场却显疲态:欧洲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因德法等国削减补贴政策而出现小幅回落;美国市场则因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迟缓、且价格亲民的新能源SUV车型(约占美国乘用车销量四分之三)数量有限等原因,增长势头明显放缓。
受此影响,全球新能源轻型车市场渗透率的增速出现下滑。2023-2024年间的年均增速约为20%,远低于2020-2022年每年超过60%的增速。尽管当前增速仍然可观,但已滞后于实现1.5°C目标所需的进度。在上期《报告》中,新能源汽车曾被列为“唯一达标”的领域,但在本期《报告》中的评级却被显著下调[12]。
4.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量增速屡创新高,但距离达成目标任务艰巨
太阳能发电是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发电技术,其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增长屡次超出预期。目前,全球太阳能年发电量约为2100太瓦时(TWh)[13],分别是2015年和2010年的8倍与66倍。仅2024年各国新增的太阳能发电量,便可满足法国全年的用电需求。
自2020年以来,风光发电在全球发电中的占比平均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这一成绩虽然亮眼,但若要实现1.5℃目标,这一增速需达到29%。加速行动将为我们赢得实现目标的宝贵机会。
5.控制煤炭消费和遏止毁林等领域进度滞后
大幅减少毁林对于遏制气候变化至关重要。全球森林碳储量约 8700亿吨(GtC)[14],几乎是自1850年以来化石燃料排放总量的两倍[15]。其中至少三分之一的碳储量易受人类活动干扰[16],一旦森林被改造成农用地,这部分碳将迅速释放,且难以在本世纪中叶前恢复。
尽管保护森林对减排意义重大,但全球遏止毁林的努力已在系列《报告》中连续三期被评为“明显滞后”。永久性森林损失虽已从2017年的峰值1070万公顷降至2021年的780万公顷,但2024年又反弹至810万公顷,相当于每分钟有近22个足球场面积的森林消失。这一反弹,中断了近10年以来的持续向好态势,若要实现1.5℃目标,永久性森林损失必须以当前速度的9倍下降。
同样堪忧的是控煤进程迟缓。作为电力行业中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煤炭在全球发电量中的占比从2019年的37%微降至2024年的34%[17],在历次《报告》中,此项均显示为“明显滞后”。若要实现1.5℃目标,煤电占比下降速度需提升10倍以上,并在2030年前降至4%,相当于每年关停约360座中等规模煤电厂并停止所有新建计划。如能加速行动,同样可提振建筑、工业和交通等依赖电力脱碳的行业的减排进程。
(未完待续)在下一篇中,我们将解析化石燃料公共融资、钢铁与水泥行业脱碳进程、农业减排解决方案、消费端转型等领域的气候行动进展,并揭示《报告》中45个关键气候行动指标的进展评估情况。敬请期待!
本文编译自:https://www.wri.org/insights//www.johnlhitch.com/climate-action-progress-1-5-degrees-c-2025
系统变革实验室(System Change Lab,SCL)
由WRI与合作伙伴共同发起。围绕15个关键领域开展工作,持续追踪近70项系统变革,致力于实现全球1.5℃温升、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公平的经济体系三大目标。帮助用户将当前行动成效与2030年前及2050年需达成的保护人类与地球的目标进行对标,旨在为私营部门、政策制定者、投资者、社会团体及全球领袖提供深度洞察,助力更科学的政策制定、投资决策与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1]https://systemschangelab.org/
[2]https://systemschangelab.org/finance/scale-private-investment-climate-and-nature?indicatorId=1920&tab=timeline#indicator-1920
[3]https://www.wri.org/research/state-climate-action-2025
[4]https://www.wri.org/insights/national-development-banks-climate-finance
[5]https://systemschangelab.org/finance/scale-public-investment-climate-and-nature?indicatorId=2249&tab=timeline
[6]https://systemschangelab.org/industry/commercialize-new-solutions-cement-steel-and-plastics
[7]https://systemschangelab.org/transport/transition-zero-carbon-cars-trucks-and-buses?indicatorId=2258&tab=timeline
[8]https://www.wri.org/insights/direct-air-capture-resource-considerations-and-costs-carbon-removal
[9]https://systemschangelab.org/technological-carbon-removal/scale-technological-carbon-removal?indicatorId=1974&tab=timeline
[10]https://systemschangelab.org/transport/transition-zero-carbon-cars-trucks-and-buses?indicatorId=2256&tab=timeline
[11]https://www.iea.org/reports/global-ev-outlook-2025
[12]https://www.wri.org/research/state-climate-action-2023
[13]https://ember-energy.org/data/electricity-data-explorer/
[14]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602-x
[15]https://essd.copernicus.org/articles/17/965/2025/
[16]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893-021-00803-6
[17]https://systemschangelab.org/power/phase-out-coal-and-unabated-fossil-gas-electricity-generation?indicatorId=2228&tab=timeline#indicator-2228